重视课堂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课例分析
青浦区白鹤小学 孙佳慧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我们的教和学在探索的道路上一直没有停止过脚步。
学生时代,懵懵懂懂,不清楚也很难去认识教改,可能最直接的感触就是“咦!这个学期的教科书不一样了!”
从教以后,经常听到的快乐教育、一人为本、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课程为标准、深度学习等也亦如此。
其中深度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在教师的引导,其中丰富的,接近学生生活的实践体验活动,是有效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手段之一。下面就以《圆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分析阐述。
二、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圆的初步认识”是上海市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中的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粗浅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本单元更进一步展开对圆的教学,所涉及的知识更深入知识点的本质。另外,从整个集合体系来说,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可以说是学生图形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圆,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感性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从而上升到数学的层面来认识圆,以便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要求出示“圆”的具体定义,单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让学生经历定义化的过程。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设计重组了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以学生生活经验入手,从实践操作切入,以创造启发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主旨,试图通过若干“创造”活动,加深学生对圆特征的感受,为今后更深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直观地认识了一些最基本的图形,诸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而且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部分学生通过一些渠道已经对“圆心”、“半径”、“圆规”等知识点有所耳闻,但仅仅停留于“知道”层面,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化的认知和技能的形成。另外,对于几何图形,由于之前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角,都着重从图形的边和角这两个要素特点来学习理解的,在思维方式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定势,当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要从“圆心”、“半径”这些要素去描述会非常的不适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认识到并格外的耐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媒体出示含有圆的物体。
师:在这些物体中,能找到什么图形?
2. 揭题:圆的初步认识
师: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尝试画圆、认识圆心与半径
(1)如何画圆(口答)。
师:都认识圆,有什么办法可以画一个圆呢?
师:这个办法真巧妙,其实这种方法就是体育老师组织学生游戏时画圆用的,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画的。
(2)媒体出示体育老师画圆。(引出固定的点、固定距离、绕一圈)
板书:固定的点
固定距离
绕一圈(从一点开始最后回到这个点)
(3)借助线和图钉尝试画圆(同桌两人合作)。
(4)教师画圆。
小结:其实在圆中,这个固定的点和长都有他们自己的名字(停顿2秒看学生反应),固定的点又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顺势标上O);线的长也就是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也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顺势标上r)。
2.认识圆规,会用圆规画圆,知道圆心半径的作用。
过渡:我们用线来画圆,如果控制不好,很难画成功,为了更方便的画圆,发明了圆规。
(1)认识圆规。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圆规,它有两只脚,一只带有针尖的用来固定圆心(相当于体育老师的木棒和我们的图钉);另一只带有铅笔或铅芯,用来画圆的(相当于体育老师的划线车和老师的粉笔)。哎!那刚才那根线在圆规的哪里呢?
(2)师示范画法(边示范边讲授)
师:首先确定一个圆心(打×取其交点),接着把圆规的两只脚分开一定的距离(确定好半径),用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圆心,最后捏住把手绕一圈就画好了。(注意示范中从一点开始到这点结束即可,不要多画。)
(3)试着用圆规画圆。(动作快的同学可以多画几个)
(4)半径作用。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画的圆,有的大,有的小,这是为什么呀?板书:决定圆的大小
3. 按要求画圆
(1)画半径是2cm的圆并标上圆心和半径
师:那如果老师要让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要怎么做?
(2)圆心的作用
师:如果画的很标准的话,全班画的圆应该是一样大小的,为什么有的同学的圆在纸的上面,有的在纸的下面呢?
板书:决定圆的位置
(三)拓展(小组合作&机动)
师:刚才几位同学们画的圆都很漂亮,其实利用圆还可以设计出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同学们能画出上面的图案吗?请大家试试看。
(四)总结:“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圆的认识
固定的点 圆心 决定圆的位置
固定的距离 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圈
四、课后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了圆的知识。
其中观看多媒体、老师画圆,了解了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概念;通过观看老师画圆、学生实践画多个圆深刻理解半径、直径的作用;通过思考、讨论得出半径、直径的关系。
《圆的初步认识》这堂课,是一堂典型的概念课,对于概念性的知识,虽然小学阶段不涉及具体的定义,但一向都是学生们最头疼的,很多类似的课,上课时效果非常的好,课中巩固练习也能很顺利完成,但真正马上理解的却比较的少。像二年级的《角》,四年级的《线段、射线、直线》都有这样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虽然到了四五年级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远远不是成年人想的那样的运用自如。正是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设计整个教学时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联系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双手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建立起联系,并且在反复的自我调整、修正中构建认知,像这样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学习,对于高阶思维的训练是十分有益的。
课堂实践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学,通过体验知识的由来和发展,借助实践建立联系和纽带,让高阶思维得到发展,从而促进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