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发展 > 校本研修 > 正文
以爱为舟,渡向成长之海
发布日期:2025-10-14    作者:陈洁

                        ----教育家精神在小学英语课堂的绽放

三尺讲台承载着教育的梦想,一支粉笔书写着育人的篇章。在小学英语课堂这片充满童真与希望的园地里,教育家精神如同春日的暖阳,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又如润泽的春雨,滋养着稚嫩的幼苗。当我们将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陈鹤琴活教育的实践智慧融入日常教学,便会发现,每一节英语课都能成为培育生命、启迪智慧的舞台。小学英语课堂作为学生接触外语的初始阵地,承载着培养语言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塑造文化品格的重任。将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育初心:在启蒙之境播撒爱的种子

小学英语课堂是语言启蒙的起点,更是情感教育的润土。教育家精神的首要特质,便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与对学生的无私关怀。面对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教师需要用母亲般的细腻、朋友般的真诚,让英语学习成为充满安全感与幸福感的旅程。

(一)以儿童视角构建课堂生态

为了让低年龄段的孩子更好的融入学习英语的氛围,我将教室布置成英语小镇,每个角落都有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与英文标识,黑板、桌椅、橱柜旁,都有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卡,帮他们识记词汇。在学习“My family”这个主题时,我让孩子们带来全家福照片,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当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沉默不语时,我轻轻搂住他的肩膀:我们的family不一定是爸爸妈妈和宝贝,只要有爱,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家人。这句温暖的话语,让英语课堂超越了语言知识的传授,成为接纳与包容的情感共同体。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是陶行知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思想的微观呈现。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关爱与教育的权利,而教师的责任,就是为他们搭建充满安全感的学习空间。

(二)在细节中践行教育温度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语调的纠正、单词拼写的指导,都需要教师无数次的耐心示范。记得有个发音困难的孩子,在认读单词时总是很吃力,慢慢地就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了。我在教授他单词发音时,并不是简单纠正,而是编了许多绕口令:“A is for apple. /æ/ /æ/ /æ/ B is for bird. /b/ /b/ /b/…”每天课前,我都会和孩子玩发音游戏,用夸张的口型演示每个字母的发音。两个月后,原本发音困难的那个孩子,在我的英语课堂上自信地领读单词,眼中闪烁着光芒,这正是对教师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这种不放弃一个孩子的执着,正是教育家精神中有教无类的当代诠释。教育的温度,藏在教师蹲下身子的倾听里,也落在反复修改的教案中,更显现在每个孩子微小的进步上。

二、教学创新:在方寸课堂搭建成长阶梯

教育家精神从不缺乏创新的基因。陈鹤琴提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性不谋而合。面对认知特点具象化、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小学生,教师需要化身课堂设计师,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可创造的学习活动。

(一)游戏化教学:让学习成为快乐探险

在词汇教学中,传统的机械跟读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英语寻宝大冒险:将单词卡片藏在教室各处,和学生用“Where is the…? Is it…?”进行对话寻找。找到卡片后,还要根据单词创编动作,例如学习“jump”就原地跳跃,学习“quiet”就做出嘘声手势。这种全身反应教学法让抽象的语言符号与身体记忆结合,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记住了单词,更学会了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游戏化课堂正是通过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孩子主动探索语言的奥秘。

(二)项目式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

在学习“Food”这一主题时,我尝试着带领学生开展了小小导游员项目。孩子们分组调查家乡的代表性美食,制作美食词汇卡,制作双语手抄报。课堂上,他们戴着自制的导游牌,用英语向同学介绍“Guobaorou”“Chongqing Xiaomian”等等。最后,全班合作录制了英语短视频,并发布在班级群里,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个跨越两周的项目,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英语作为沟通工具的价值。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在这里得到了生动演绎。当英语学习与真实生活相连,知识便有了温度,能力便有了生长的土壤。

(三)技术融合:用数字赋能个性化学习

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关键。我尝试利用智能教学平台,为每个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基础薄弱的孩子可以观看单词动画微课,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参与英语配音挑战。课堂上,通过实时互动系统进行单词擂台赛句子接龙,即时反馈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针对性指导。这种精准教学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利用技术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体现了教育家精神中因材施教的现代转型。当技术与教育情怀结合,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

三、心灵对话:在语言交流中滋养生命成长

小学英语课堂不仅是语言习得的场所,更是心灵对话的空间。教育家精神的深层内涵,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全情关注。当我们用英语传递知识时,更要用信任、尊重与鼓励,为孩子的心灵插上翅膀。

(一)用评价语言点燃自信之火

一次对话练习中,学生小李结结巴巴地说:“I… I like apple.”我并没有着急纠正他的语法错误,而是微笑着说:“Wow, you used ‘like’ correctly! Can you tell me why you like apples?”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李慢慢说出:“apple sweet and nice.” 课后,我在他的练习本上画了个笑脸:你的声音真好听,下次可以试试‘I like apples. Apples are sweet and nice.’哦!这种先肯定,再引导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在保护自尊的同时,自然接受了正确表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孩子勇气的来源,而智慧的评价,正是连接知识与心灵的桥梁。

(二)在文化对比中培育包容之心

英语教学承载着跨文化沟通的使命。在学习“Western holidays” 这一主题时,我并没有单纯介绍圣诞节、万圣节,而是让学生对比中西方节日的习俗:春节我们贴春联、吃饺子,圣诞节人们挂圣诞树、吃火鸡,这些不同的习俗背后,都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们在制作节日对比手抄报时,发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更令人感动的是,当讨论到如何尊重不同文化时,有个孩子说:我们班的许多同学,都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我们要懂得包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教育,让英语课堂成为培育全球视野与包容胸怀的摇篮,践行了教育家精神中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借文本内涵滋养心灵成长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如在教学《The Ugly Duckling》时,我并没有局限于语言点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天鹅?仅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吗?孩子们讨论后发现:因为它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努力地生活。这个话题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这样的课堂对话,让语言学习与生命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当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关注文本背后的精神价值,便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勇敢、善良、坚持的种子。

四、终身成长:在教育旅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育家精神的另一重维度,是教师自身的持续成长。小学英语教学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跨学科知识、灵活的课堂调控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一)在教研实践中锤炼专业素养

记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为了使自己的发音更加标准,我还专门参加了语音教学培训,学习国际音标与 Phonics 的结合方法。我将所学融入课堂,设计了拼音侦探游戏:让学生根据发音规则侦破单词拼写规律。课后,我认真记录每个环节的效果,在教研组会议上分享经验,与同事共同打磨教学方案。这种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态度,正是教育家精神中精益求精的体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始于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成于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

(二)在反思迭代中提升教育智慧

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该是思考者。一次公开课后,我发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没有充分关注到学困生,于是在教学反思中写道:下次分组时,应安排能力互补的成员,并且提前为学困生准备语言支架。这种批判性反思,让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 反思 = 成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反思的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教育理念。当我们蹲下身子看学生,当我们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就能发现课堂中那些被忽视的教育契机。

(三)在同伴互助中汲取成长力量

教育家精神从来不是独行侠的传奇,而是一群人的携手共进。有一次,在我们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由三位教师同上《My Body》一课:一位用身体律动操激发兴趣,一位用医学知识拓展词汇,一位用绘本故事渗透情感教育。在课后研讨时,大家碰撞出多模态教学的新思路:将歌曲、动画、实物教具结合,让身体部位的学习更立体。这种团队协作的教研文化,让每个教师都能在同伴身上看到教育的多种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集体的统一是最有战斗力的教育武器。当我们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共同成长,便是给学生最好的示范。学习,本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美好旅程。

结语:让教育家精神成为课堂的永恒底色

站在小学英语课堂的讲台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35分钟的教学任务,更是40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教育家精神不是高悬的旗帜,而是融入每一个教学细节的行动准则:是备课时为一个单词发音查阅三种词典的严谨,是课堂上为一个学困生多停留的30秒耐心,是课后为一次活动设计熬到深夜的热情,是面对教育难题时永不言弃的探索。

在教育的长河中,教育家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育人之路。当我们以爱为舟,载着孩子们在英语的海洋里航行,会看见他们眼中闪烁的好奇星光;当我们以教育家精神为帆,在教育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会听见生命拔节的成长声响。愿每一节小学英语课,都能成为滋养心灵的沃土、启迪智慧的殿堂,让教育家精神在三尺讲台上永远绽放光芒,照亮每个孩子走向未来的路。因为我们深知: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这,正是教育家精神最动人的模样。


参考文献

1]王翠,刘娣.教育家精神与教师精神长相的塑造[J].教育评论,2016(7):11-14.

2]窦桂梅.成为具备“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大国良师——再谈“做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J].人民教育,2022(18):48-50.

3]金生.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 [J].中国教育学刊,2011(7):1-6.

4]游旭群.教育家精神的阐释与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08):3-11+30.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