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小学中段,学生的作文开始蹒跚起步。对于他们绞尽脑汁才写出来的不怎么漂亮的作文,老师如何评价,对于呵护他们的童心,保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显得尤其重要。
一、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评价现状的反思
作文评价一直是一个费时费力但成效不大的难题,对于教师辛辛苦苦修改的并辅之以大段点评的作文评价,学生大多对之兴趣不大,评价收效甚微。引起这种现状的原因不能完全怪学生。目前,教师是作文评价的主宰,学生完全游离于整个评价体系之外,没有机会投入其间,最后只好冷眼旁观教师的左批右评,评价的成效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小学生,特别是作文刚起步的中段学生身心特点,把他们悦纳到作文评价体系中,那么由作文评价带来的成效一定会可喜的。
小学中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好奇、好玩,甚至好为人师,喜欢听“好话”,作文写得还不怎么样。我们教师就针对这些特点,改革评价体系。他们好奇,喜欢“窥探”别人的作文怎样。好,教师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你对别人的作文看个够,并让你作出评价,顺便满足他们“好为人师”的心理。他们喜欢听“好话”,我们教师就在作文中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作文达人,学生一旦有自信,好作文也就不远了。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教师改变以前传统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改自己和同伴的作文。我们老师评价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这样,整个评价体系一定焕发出人性的光辉,评价效果也会令人满意。
二、小学中段学生作文评价策略
1.评价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认为“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但传统的作文评价主体多为教师。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作文字斟句酌、精批细改,还写上大段的旁批和总结性评语。教师这满纸的修修改改、大段的点评,对于作文才起步、文字意识还不强的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实效性不大。如果评价主体由只有教师走向由教师、自己、同伴相结合的道路,那么评价效果会发生很大改变。
(1)教师在作文评改起始阶段的主体性体现得特别明显。他对全班的作文进行详批以后,归纳出共性问题,梳理出来与学生进行分析,既警戒大家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又引导学生对作文如何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乱了分寸。但几篇作文的示范评改之后,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人。
(2)学生本人应成为作文评价的真正主体。别人评价千千万,但这是别人的发现,别人的观点,自己感受不深刻。而自评就不一样,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考发现了文章中的优缺点,好的地方容易继续保持,不够好的地方容易改正。学生拥有自评能力会终身受用,评价的优先权应该属于学生本人。
(3)同伴也要成为评价作文的主体。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作文是学生最乐意的评价方式。他们站在几乎是同等水平的基础上“审视”同伴的作文,给出的评价会让对方既容易接受又充满新奇。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但能让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公正,而且能使学生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
2.评价对象由文本走向学生
学生的作文,教师看到的不应只是在白纸上的一个个黑字,应该是一个个有生命力的文字,更应该是文字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当教师看到了这一个个的学生之后,对待作文的态度会完全改变,而由此产生的效果也非同凡响。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老师评改作文的评价往往是根据老师对待作文文本的态度。如果作文本上是密密麻麻的修改文字,则批改作文的教师是认真负责的;如果作文本上是寥寥数语,那么这位教师有敷衍塞责之嫌。面对这样的评价标准,教师们会理所当然地对作文精批细改,在精批细改的过程中,教师更关注的是作文本身,力图从文从字顺,段与段之间前后衔接、谋篇布局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评改,而对作文背后的人——学生,关注甚少。
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必须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体会学生的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只有三年级的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尽量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多就少改。毕竟,评价不是仅仅为了对学生的某次作文做个结论,而是为了通过这次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作文的欲望,促进作文能力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要清醒地意识到,评价始终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和下一次作文的新起点,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引导,还是激励。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则学生会愿意多写,并竭力写好,一旦学生愿写、想写,则好作文也就拭目以待了。
三年级的学生纯真无邪,常会把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事情倾诉在作文上,这其实为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提供了契机。例如,班级的一位女生丽丽把因为爷爷娶了新奶奶而不高兴心情倾诉在作文中,当时我是这样写评语的:“你记叙了家里发生的一件大事——爷爷找新奶奶了。你明知这应该是件喜事,可是自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是自己太爱亲奶奶了。孩子,你不是也很爱爷爷吗?你不是也希望爷爷晚年幸福吗?那么请你再心里给新奶奶留个位置,这样你爷爷会更开心,你亲奶奶也会安心。丽丽,你说呢?”在这些对话中,师生之间有了情感的交流,学生面对的是有情感的、有温度的评语,那么对待评语的态度也就截然不同,由此产生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随着这种积极对话次数的增加,学生会不自觉地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下工夫,并使作文日益完善,最终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
3.评价标准由共性走向个性
由于智力水平、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生活经验等差异,学生表现出来的写作水平会有所不同,我们在评价这些参差不齐的作文时,必须正视、尊重这些差异,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去评价。
学生的作文,只要是发自肺腑,写出自己真情实感,就是好样的,只要是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是优秀的。基于此,在评价作文时,要因人而异,淡化统一的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收获自信。有了个性化评价理念的指导,教师在评价作文时,会尽可能地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对底子薄弱同学的作文,一个运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一处能突出人思想情感的标点,一句通顺的话,一段没有错别字的文字,都是教师大大表扬的对象。而对水平较高同学的作文,则要求也高,不再是一个好词,一处好标点,一句好话就能获得表扬,而是要在内容与写法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
例如,班级紹楷同学,作文水平较差,一篇作文中连一句通顺的话都很难看到,一次看到他作文中有一段居然没有错别字,连忙大赞特赞:“那么长的一段文字,居然没有一个错别字,这对只有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不容易了。”这只言片语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他每次在作文中都尽可能少些错别字,碰到不会写的字经常会去问同桌或查字典。但对写作能力较高的同学的作文,评语也不一样。语文课代表范依灵写了一篇作文《月亮娃娃》,我是这样写评语的:“要描写好静物,对于只有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不容易,但你却做得很好:你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条理清楚;把娃娃各部分的颜色、样子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观察细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爸爸送给自己的这份礼物的感激之情。”评语指出了作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可取之处。当然在表扬的同时也应用商榷的口吻之处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这样一来,学生既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有了自信与成就感,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如何写才能写得更好,不会盲目乐观,在不断收获成功的经验与增长新的认识时,为写好下一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还是那篇《月亮娃娃》,在点评的最后,我加了一条:“如果能加上你的联想,那么这个月亮娃娃就‘活了’。”这是对一个作文上等生提出的要求,有一定的要求才会进步。
4.评价方式由单向走向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老师书面评价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收效不大,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收获颇多。笔者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利用“作文评价表”,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学生兴趣盎然,无论是评价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以下是具体的操作过程。
在评价之前要确定本次作文评价重点和标准。每次作文的评价重点和标准都有所不同,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共同确定作文评价的重点和标准,成为这次作文评价的“作文评价表”,这为学生在互评和自评时提供依据。
(1)首先进行互评,即一位同学评价另一位同学的作文。教师把在文稿纸上写好的作文随机发给学生,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发到的作文进行互评。每位同学都要阅读组内所有的作文,阅读好之后,要根据“作文评价表”写一份互评表。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可以讨论解决,当解决不了时,可以请教老师。看后之后要在互评表下方写出这篇作文的优点、缺点和修改建议。当各小组都评价好之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集中讨论特别有争议或特别有特色的作文。
(2)互评之后,再进行自评。同学们把互评好的作文纷纷领回去,根据“作文评价表”和其他同学的点评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自评时,首先要对其他同学的点评进行反馈,可以赞同,也可以反驳,据理力争;接着再点评自己文章的优、缺点,并对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3)教师在学生完成自评后,收回文稿纸、自评表、互评表,参考“作文评价表”和学生的自评表和互评表,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如果学生们的互评和自评比较全面,那么我们教师就无须再写评语,这要打个等第就好,这是对点评者的尊重。如果学生们的点评不是很到位的话,那么教师可以再来点点评作为引导。点评完毕,把作文和各张点评表发给学生,学生依据这些点评表的修改建议对作文进行修改。
利用“作文评价表”,运用多种方式对作文进行点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改水平,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无论是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对改变,还是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变化,它们都是基于小学中段学生的特点。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翁,那么学生的写作激情就会得以激发,作文也就能百花齐放。
白鹤小学 金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