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发展 > 校本研修 > 正文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构建人文素养文化
发布日期:2023-02-28    作者:汪永妹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若想塑造出有课程特色的美术课堂文化,创设艺术性的课堂环境是确保课程教学高质量开展的首要标准,更是塑造鲜明课堂文化的前提。在实施现代化教育理念方面,以往仅依托教材或PPT课件进行学习的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学习需求,随着教育技术的革新,师生在教学物质条件上也相应提出了高要求。如今,在智慧课堂建设的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以完善的教学设施保障教学发展。这意味着除了增加美术图书、美术教具、多样化的美术形态作品等常规基础设施之外,还应该提供具有信息智能化功能的设备,以便于借助数字技术和资源辅助美术教学。毕竟,完备的教学设施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还有利于塑造出具有智慧和内涵的课堂文化。

在美术课堂文化的建设上,美术课程虽以审美教育为目标,但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互动,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基础教育对美术学科日渐重视,“跨界”已成为美术教育文化转向的关键词之一,将美术与语文、数学、自然等科目融会贯通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以专业素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积极认识到美术具有的多维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美术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将美术显在的、潜在的知识尽可能挖掘出来,从而使美术课程的人文教育内涵得以发挥。学科之间是相互共融的有机体,美育的功能是多重的,它不仅能促进文化知识教学的高效率开展,还能丰富学生感知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加强美育意识是塑造课堂文化的核心,只有意识到美术的重要性,才能在课堂上最大化地获取美的知识,从而为其他课程赋能。例如,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形表现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建筑等,并进一步启发学生:你还会想到运用哪些丰富的形状来表现呢?同例,也可以让学生改用拼音绘制,这样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本阶段各学科知识点,既辅助了其他课程的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是培养学生对美认知的基础阶段,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兴趣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推动美术与地方文化资源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本地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传承与创新的意识,加深对本地文化资源的了解,树立文化自信和自觉;另一方面,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有助于以小美术、大世界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开放的视野,激励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术知识。如在《传统的魅力》一课中,将便于操作的扎染艺术引入课堂,以线为笔,以白布为画纸,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试验,首先在白布上用粗细不同的线分别进行有规律和无规律的打结,然后让学生们动手进行浸染。在染色的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浸染2分钟和10分钟,指导学生观察如何形成色底白花的效果、浸染时间短和时间长分别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制作完成后,学生会发现:线除了可以绑扎图案,还具有防染的作用,线越细防染面积就越小,线越粗防染面积就会增大;入染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反之则颜色浅;将线有组织绑扎在布面上会形成秩序美的视觉效果等等。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线绑扎的部分会呈现白色图案?你还能绑扎出其他图案吗?学生在学习扎染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比较观察,体会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感受手作之美,同时也能提升成就感。这样一来,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能够拓宽学生对美术的认识。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室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然而一味地依赖教室并不能有效发挥美术的育人功能。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以丰富授课模式,建立灵活的课程机制。例如,增加校园写生、研学旅行、参观美术展览、艺术工作坊等活动,将课堂空间从教室延伸到整个校园,甚至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走进田间和菜园,通过观察田园植物的种植逻辑,了解什么是秩序美、什么是韵律美。美术是一门可视、可感、可知的课程,灵活自由的课堂制度是形成课堂文化的保障。此外,教师还应特别注意摆脱严肃的课堂纪律,营造宽松愉悦的气氛,使课堂文化更加鲜明、更富有特色。视觉性、实践性和愉悦性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特征。小学美术课程由于基本不设考试环节,因此需要教师从多方面思考通过教学手段来提高课程质量。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结合其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教学中可植入趣味活动内容,将美术课堂以集体性、参与性、互动性、探究性、娱乐性呈现,达到寓教于乐。趣味活动可以通过游戏化来实施,如,在手工课程中植入游戏,以接力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美术专业词语回答问题,使学生们在娱乐的气氛中学有所成。此外,趣味活动也可以通过情节化的形式组织课堂,例如,在《迷你舞台》一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编创故事,利用废旧材料或者手绘等形式自行设计角色,并临时搭建舞台和背景,道具制作完成后让同学们分组表演。学生们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展演过程中能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获得自信心和愉悦感。美术的趣味性在于能够与多种主题活动产生互动,师生在和谐惬意的环境中交流分享心得,从而以立体化、多元化的形式展现美术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梦想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美术独特的视觉语言特性除了具备提高审美素养的作用外,还具有培育梦想的功能。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充分践行美术育人的内涵外,还需挖掘美术与梦想的联系,使学生从美术学习中看到希望,进而激发想象。在方法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绘制梦想蓝图。对小学生而言,想象常常包含了对梦想的表达。因此,教学中不应将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我的梦想》一课,结合时下学生的喜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和喜好设计教学题目,引导学生将愿望和当前喜欢的卡通形象相结合,然后在纸上表达出自己美好的愿景。从心理发展来看,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够比较自如地将梦想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事实上,鼓励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也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美术拥有的无穷魅力。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营造氛围和场域,使学生能够乐在其中,学有所成。课堂文化是课程内涵和精神的体现,也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合力,可以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白鹤小学   汪永妹

2023、02、28

分享到:
相关信息